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办)文件
索引号: 111521280116193789/202501-00035 组配分类: 政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文号: 鄂政办字〔2025〕3号
成文日期: 2025-01-10 发布日期: 2025-01-21
关于印发《鄂温克族自治旗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思路》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1-21 来源: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印发《鄂温克族自治旗推动曲棍球事业

发展思路》的通知

 

鄂温克族自治旗各相关单位:

    按照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呼伦贝尔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工作举措的通知》工作要求,现将《鄂温克族自治旗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此通知

 

 

2025年1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鄂温克族自治旗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思路

 

为全面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内政办发202420号)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工作举措的通知》(呼政办发202442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通知有关批示要求和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推动我旗曲棍球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如下举措。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巴彦托海镇和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为重点,以点带面,扩大基础,增强发展力。力争到2024年底,在全旗范围内组建至少2支曲棍球队伍,加强曲棍球场地的建设与修缮,重点打造2所基础条件好和示范引领强的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在重点地区开展曲棍球研学和曲棍球体验。到2025年建设一片标准的曲棍球训练场地,曲棍球训练人数达到100人,在社会面形成一定影响力。到2030年,能够形成覆盖中心城区曲棍球事业的品牌赛事,向上级输送曲棍球运动员,建设呼伦贝尔市曲棍球训练基地,设置曲棍球展览,曲棍球研学体验蓬勃发展。到2035年,形成场地设施完善,人才梯队完备,群众参与度高的良好的曲棍球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更好推动曲棍球产业发展,由旗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推动曲棍球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敖慧然  旗委副书记、旗长

副组长:万宏宇  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成  员:红  梅  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萨如拉  旗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金晓勇  旗发改委主任

宝  音  旗财政局局长

索日娅  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

        敏  敏  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玉  欣  旗教育局局长

        巴特尔  旗住建局局长

        李希浩  旗自然资源局局长

        玲  丽  巴彦托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金俊英  巴彦塔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各苏木乡镇分管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办公室主任由索日娅(兼任),具体工作由苗思敏负责。

各部门工作职责:

由旗政府统筹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相关苏木乡镇、部门结合职能采取有力举措全力推动。

民  委:负责积极向上级申请相关扶持资金。

编  办:负责解决教练员编制问题,为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提供编制保障。

发改委:协助推进呼伦贝尔市曲棍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财政局:负责统筹资金,30%配套投入。

文体旅广局:负责积极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推动曲棍球产业发展,推动曲棍球基地建设事宜,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开展曲棍球研学、体验、训练及宣传等各项工作。

人社局:指导曲棍球人才引进,完善职称评聘标准,确保曲棍球教练员与各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支持相关文创产业发展。

教育局:负责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抓好示范学校创建和青少年曲棍球教学工作。

自然资源局:协助推进呼伦贝尔市曲棍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住建局:协助推进呼伦贝尔市曲棍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巴彦托海镇:负责做好曲棍球重点乡镇的强基础、补设施等相关工作。

巴彦塔拉乡:负责做好曲棍球特色乡镇申报工作,抓好曲棍球场地设施维护工作。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中间带两头。向上级申请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一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建设两片室外曲棍球场,市体育局计划于2025年实施,以这两所学校为中心,打造2所基础条件好示范引领强的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带动有条件的幼儿园抓兴趣培养,带动有条件的中学抓技术提升。逐步向学校课后服务延伸,组建多支校级曲棍球队伍。二是抓培训促发展。在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打造中心城区曲棍球训练基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依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完善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场馆场地设施功能,打造中心城区训练区域。结合场馆免费开放政策,开展曲棍球培训,培养曲棍球爱好者,营造浓厚的曲棍球社会氛围。三是抓建设强基础。完善曲棍球场地设施条件,加大曲棍球场地设施设备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力争在2030年建设中心城区标准曲棍球馆。支持巴彦塔拉乡等地完善场地设施,有序有效扩大曲棍球场地器材供给。四是抓投入强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每年争取上级资金,旗政府进行30%的资金配套用于曲棍球人才培养、器材补充和赛事组织等工作。

(二)建设呼伦贝尔市曲棍球训练基地

一是室内训练场提升改造。对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主场馆一楼进行室内训练场馆提升改造,计划设立40米乘20米的5人制曲棍球室内训练场地2处。改造主场馆一楼足球馆和篮球馆旁500平方米器材训练区域、医务康复区,增设相应器材库房等。二是室外场地建设。分两期建设国际赛事标准场地。初步形成亚曲联标准曲棍球场地建设计划,测算投资4000余万元,选址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西侧、乌兰牧骑训练馆北侧空地,项目建设计划分二期(2025年—2028年)。第一期计划投资1300万元用于建设曲棍球比赛场地基层、草皮和喷淋系统。第二期列入“十五五”规划,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建设热身场地、2000人看台及各类保障用房和功能用房、配套用房、场内灯光、大屏、UPS电源、视频系统、监控系统等。三是改造曲棍球展览馆。计划设置曲棍球展览馆,依照市体育局指导精神,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征集展品,加快传播曲棍球文化,讲好曲棍球故事,普及曲棍球知识。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现有资源打造“曲棍球+”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通过特色品牌赛事引流,增加曲棍球项目在旅游中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曲棍球教练员、教师队伍建设。从现有学校体育老师及教练员中选拔教师及教练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同步根据《呼伦贝尔市事业单位引进曲棍球人才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通过设置曲棍球专项编,引进曲棍球教练、教师,扩大各中小学及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曲棍球教练规模,并在事业编考录计划中安排适量岗位吸收优秀曲棍球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员。二是强化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优先发展小学阶段,逐步向初中延伸,建设U8、U10、U12年龄梯队,逐步建设U14、U16梯队,形成曲棍球运动员兴趣体系、训练体系和提高体系,同步挑选有潜力的运动员建立曲棍球旗级队伍,向上级输送人才。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根据曲棍球特色学校评定标准,打造至少一所曲棍球特色学校,积极探索曲棍球在升学等方面的优势。三是加强产业人才培养。依托民族产业创业园的良好基础,通过培训融合等方式加强对曲棍球文创人才和产业发展人才的培养,形成培训+赛事+文创+周边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从而助推曲棍球产业壮大发展。

(四)构建赛事训练体系

一是打造曲棍球赛事活动品牌。借助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每年举办中心城区曲棍球比赛、U系列曲棍球赛、后备人才学校校际比赛等,提升社会关注和参与度,促进进球员水平提高。二是加大与各旗市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市级曲棍球高水平赛事,承办各类冬夏令营活动,丰富曲棍球活动内容。三是加大对曲棍球赛事的宣传力度。加强曲棍球赛前预热、赛中报到、赛后总结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形成人人谈论曲棍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扩大受众在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和巴彦塔拉乡曲棍球馆开展曲棍球研学体验,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现有资源相结合打造曲棍球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通过特色品牌赛事引流,增加曲棍球项目在旅游中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二是文体融合。加快曲棍球文化传播,讲好曲棍球故事,普及曲棍球知识。与我旗非遗结合设计曲棍球文创产品,从曲棍球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中获取灵感。深入挖掘曲棍球的各种元素,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三是产业融合。强化曲棍球品牌创建,在招商引资等工作过程中加强引导。在巴彦塔拉乡等地建设富有曲棍球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闲区。支持巴彦塔拉乡等重点苏木乡镇持续开展“曲棍球+”活动,推动曲棍球运动普及与文旅产业联动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