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组配分类: | 调研报告 | |
发布机构: |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鄂温克旗家庭牧场发展情况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2019-03-06 | 发布日期: | 2019-03-06 |
家庭牧场作为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对于稳定畜牧业生产和草畜产品市场,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推进产业化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真实掌握鄂温克旗家庭牧场发展情况、制约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鄂温克旗农发办专门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牧区开展工作。
一、家庭牧场基本情况
按照“养殖规模达到基础母羊存栏300只(或牲畜规模达到300只羊单位)的牧户”标准统计,目前全旗范围内达到如此规模的养殖户有1038家,其中,基础母羊存栏数达300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923家;奶牛存栏数达6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49家;年出栏50头商品肉牛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66家。
截至目前,通过鄂温克旗财政局肉羊办登记备案、财政支持现代肉羊项目建设完成肉羊养殖家庭牧场180家。由于牧民群众对“家庭牧场”这一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鄂温克旗范围内仅有26个家庭牧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注册的家庭牧场经营用地总面积45448亩,户均用地1748亩。其中养殖规模及家庭草场面积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标准的仅有5个,而且均为自家草场,正常年份基本上能够满足家庭牧场需要,少数家庭牧场饲草需要外购。
二、饲养管理现状
鄂温克旗牛羊养殖当地牧民大多采取“夏季放牧+适当补饲”与“冬季舍饲圈养+适当补饲”的传统养殖方式,养殖管理方式老套、粗放,属于“靠天吃饭”,养殖技术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管理经验,是当下家庭牧场普遍存在的不争事实。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养殖户地处边远,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粗放,不能做到“良种、良料、良法”,导致畜牧业整体养殖效益低,牧民增收难。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大多家庭牧场场区布局不合理。比如,很多养殖户在进行圈舍建造时,不会明确区分生活区以及养殖区这两个必要的功能区。同时会因为受养殖成本的提高而放弃隔离区的建设,这样的建造方式会给疾病流行埋下很大的隐患。其次在饲养管理上也存在较大漏洞。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大多养殖户不会介意其他外来人进入圈舍,对于进出车辆也不会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这样的松散管理是极易造成疾病传播蔓延的。而且大部分养殖户并不重视环境卫生,其中有一部分养殖户几周甚至几个月才打扫1次圈舍。在走访过的家庭牧场中,我们没有发现消毒池之类的基本设施,这就说明养殖户在进行养殖过程中,是没有办法达到高频度的消毒以及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消毒的工作的。而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场地消毒可以有效防止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蔓延,可以更好地维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品种改良方面,鄂温克旗牛羊养殖采用乳畜早期补饲、早期断乳、短期育肥、分群饲养、分群放牧等饲养技术与导血改良、多元杂交、专业保种等品种繁育技术,以加快全旗家牲畜品种改良步伐,发展建设生态效益畜牧业。在走访中发现,大多养殖户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利用、贪大求洋”的认识误区,把品种改良片面地理解为“改洋”,忽视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利用。其次是畜种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也不合理,品种改良的种源建设力度不够,后备良种储备不足,对优良种畜的选育提高与提纯复壮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牲畜小范围的封闭式的自繁自育,濒临近亲繁殖导致品性倒退的边缘。同时对改良后的繁育母畜的保护措施还没有建立,特别是当下鲜奶价格低迷,奶牛行情一路下滑,部分养殖户忍痛割爱,将改良好的高品质奶牛低价当作肉牛卖,挫伤牧民,令人痛心。
三、经营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旗家庭牧场经营状况在受去年大旱灾情影响下,总体情况还算不错。除少数几家经营亏损和收支相抵略有盈余外,多数家庭牧场都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养殖规模为300只基础母羊的家庭牧场测算,养殖成本达13.52万元。
成本费用测算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消耗定额 | 数量 | 金额 |
1 | 原辅材料 |
|
| 300只 | 111750元 |
| 饲草料 | 公斤/只 | 360公斤 | 300只 | 108000元 |
| 疫病防治 | 元/只 | 12.5元 | 300只 | 3750元 |
2 | 外购燃料及动力 |
|
|
| 2850元 |
| 其中:电 | 元/只 | 3.00元 | 300只 | 900元 |
| 油料 | 元/只 | 6.5元 | 300只 | 1950元 |
3 | 工资福利 | 元/只 | 50.00元 | 300只 | 15000元 |
4 | 修理费 | 元/只 | 11.50元 | 300只 | 3450元 |
5 | 经营成本 |
|
|
| 133050元 |
6 | 折旧费 | 元/只 | 7.00元 | 300只 | 2100元 |
7 | 总成本费 |
|
|
| 135150元 |
出售肉羊192只(其中羔羊147只、淘汰母羊45只),每只按现行价格65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12.48万元,加上新增后备基础母羊102只,每只按现行平均价格650元计算,新增收入6.63万元。扣除成本费用,养殖户每年可增加收入5.59万元。
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动及动物疫情。
四、当地政府对家庭牧场支持情况
由于鄂温克旗正处于世界公认的畜牧养殖黄金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草牧场资源丰富,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畜牧业,多年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高端“乳、肉、草、薯、马”产业基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鄂温克旗集中在伊敏公路沿线80公里奶牛带和301国道沿线10个苏木乡镇的27个嘎查,建成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5处,适应企业六统一标准的奶牛生态牧场建设设计已成型,有待政策支持与示范创建。通过实施现代肉羊项目,建设完成绵羊示范家庭牧场180个、呼伦贝尔羊纯繁核心区4个、杂交肉羔生产核心区7个、种羊场2个。由鄂温克旗繁育的呼伦贝尔羊,被我国著名养羊专家马宁教授称之为国宝。
五、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一)配种体系不健全、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现象普遍。目前,鄂温克旗呼伦贝尔羊体尺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缩短7cm,平均个体体重下降10%,品种退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就是近亲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对此,需建立完善的配种体系,杜绝近亲繁殖。
(二)成熟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广缓慢,规模效益不明显。大多数养殖户大小公母混群饲养,肆意投喂,不仅造成饲草料浪费,而且牲畜采食营养不平衡,饲料转化率低,出栏周期长。这种状况与品种良种化、经营工厂化、饲草料配合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对此,要按照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投入,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能创业的新型牧民。
(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鄂温克旗总牧户数9011户、总牧业人口2.9万人;截止2016年底,建设永久性棚圈4115座、63.89万平方米,户均拥有永久性棚圈0.45座;建成苏木、嘎查级饲草储备库50座,储草能力8万吨。长期以来,由于对产业发展的投入较少,基础设施薄弱,很难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遭遇恶劣天气容易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抗灾保畜能力差。此外,由于缺乏家畜饮水设施,大部分草场只能冬季利用,少雪年份经常出现黑灾,夏季只能依靠河流湖泊有水草场放牧,而且这部分草场目前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鄂温克旗家庭牧场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生产经营过于分散,组织化程度低。而且加工企业与家庭牧场之间还未形成紧密的利益链接,形不成较强的带动力。对此,需要加强相关产业的联合,家庭牧场与家庭牧场之间、家庭牧场与合作社之间、家庭牧场与加工企业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
2012年1月份,鄂温克旗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将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力量,搞好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物流业、休闲旅游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建设,促进农牧业基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吸引国际、国内有实力的成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我市投资兴业,积极培养和扶持本地企业成长壮大,支持农畜产品贮藏、销售、精深加工和贸易出口业发展,带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以科技创新推广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建设监测评价制度,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确保示范区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六、工作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牧民发展家庭牧场的积极性。尽快制定出台农业综合开发家庭牧场认定标准及扶持政策,积极营造支持家庭牧场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培训,大力培养新型牧主。着力培养创业牧民的各种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积极引导家庭牧场经营方式由个体化向产业化转型,使创业牧民具有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大力培养新型牧主。建议通过农业部及自治区共建把鄂温克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培训平台。
(三)整合资源,提高新型产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加快推进家庭牧场与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通过“订单”的形式,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新型产业经营主体竞争力。
(四)典型示范,进一步带动家庭牧场发展壮大。有重点地选择养殖大户、返乡人员、经济能人等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科技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牧民群体作为培植对象,成立家庭牧场,示范带动周边。同时,还要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家庭牧场,并将其列入重点扶持对象,搞好典型示范,进一步带动家庭牧场发展壮大。
(五)突出特色,坚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原则。配套政策、科技、资金措施,以每个行政村为单元,突出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绿色有机、无公害、无污染”的政策,积极探索以草定畜家庭牧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模式。
(六)对于鄂温克旗家庭牧场的给予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倾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