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17年第1期 > 经济运行
索引号: 111521280116193789/202207-00028 组配分类: 经济运行
发布机构: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鄂温克族自治旗2016年经济运行分析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7-13

鄂温克族自治旗2016年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13 14:34 来源:旗政办 浏览:5134次
【字体大小: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做,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同步抓,突出抓好经济运行调度,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主要目标。

整体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和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综合作用下,全旗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稳定发展态势较好,结构性调整持续发力,总体形势符合预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一、全旗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6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69亿元,总量排全市第6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增速高于全国(6.7%)0.3个百分点,低于全区(7.2%)0.2个百分点,与全市(7.0%)持平,增速排全市第6位。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4%,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0%;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5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7.61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69.24亿元,同比增长6.9%;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37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0.51亿元,同比增长9.5%。

第三产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速2.6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5:67.1:26.4。

(一)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

2016年6月末数据显示,全旗牲畜总头数达1040118头(只)。其中:牛152507头,羊828259只;大小畜能繁殖母畜达700661头(只);大小畜能繁殖母畜占牲畜总头数的67.4%。

2016年,全旗粮食播种面积13432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2066公顷,豆类播种面积595公顷,薯类播种面积771公顷;粮食总产量31699吨,其中,谷物产量27657吨,豆类产量779吨,薯类产量16317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57.33公斤/亩。

(二)工业经济缓中趋稳

2016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89亿元,同比下降2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2%,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3%。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6.09亿元,同比下降29.6%;重工业完成产值73.80亿元,同比下降21.5%。受经济下行和去产能政策影响,重工业产值下降幅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轻重工业产业结构比为7.6:92.4。

分行业看,煤电企业完成产值73.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1.7%,同比下降20.6%;乳制品企业完成产值0.79亿元,同比下降61.5%;肉制品企业完成产值4.90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他企业完成产值0.93亿元。

分产品看,全年生产原煤3033.16万吨,同比下降6.2%;发电181.50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0.5%;液体乳生产累计完成5399.48吨,同比下降74.2%,固体及半固体乳制品产量1733.78吨,同比下降43.6%;肉制品产量为9132.56吨,同比下降16.3%。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向好

2016年,全旗坚定发展信心,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投资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分析调度,狠抓项目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27亿元,总量排全市第6位,同比增长16.0%,比全市增速(6.1%)高9.9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8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除新区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69亿元,同比下降41.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8.88亿元,同比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2.70亿元,同比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1:72.9。

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6.02亿元,同比下降35.8%;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完成34.41亿元,同比增长167.0%。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6.2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1%,同比增长32.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完成15.51亿元,同比增长5.3倍;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20.70亿元,同比增长51.5%。

房地产投资完成11.84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68.7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和金融业稳健运行

2016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7.99亿元,总量排全市第3位,同比下降14.6%,较去年同期下降23.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10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8亿元,总量排全市第3位,同比下降10.3%,增速全市排名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87亿元,同比增长16.6%;非税收入完成0.91亿元,同比下降67.1%。

财政支出完成22.10亿元,同比增长0.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1.50亿元,总量排全市第8位,同比下降0.8%,增速排全市第12位。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加0.62亿元,增长32.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同比增加0.35亿元,增长2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0.85亿元,增长19.5%;公共安全支出同比增加0.14亿元,增长16.6%。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90亿元,同比下降4.2%;各项贷款余额75.16亿元,同比增长3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6.07亿元,同比增长2.0%。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趋缓

 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46元,总量排全市第5位,同比增长7.9%,全市排名第7位。

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964元,总量排全市第7位,同比增长7.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10位;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969元,总量排全市第3位,同比增长7.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4位。

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六)市场销售稳中有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1亿元,总量排全市第9位,同比增长10.0%,增速排全市第7位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完成15.89亿元,同比增长10.4%;餐饮收入完成1.62亿元,同比增长5.4%。

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53亿元,同比增长9.0%;乡村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13.2%,乡村高于城镇4.2个百分点。

(七)旅游业稳步发展

2016年,全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长7.1%;旅游业总收入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18.1%。   

二、经济运行特点

总体上看,2016年全旗经济运行呈现出的特点和变化可以提炼为12个字,即“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运行在合理区间。2016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15.69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高于全国(6.7%)0.3个百分点。低于全区(7.2%)0.2个百分点,与全市(7.0%)持平,增速在全市排名第6位,守住了全旗经济发展的底线。在新常态下,稳健的速度支撑了GDP总量的持续增长,GDP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2亿元。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全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27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三产投资52.7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2.9%,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占全部投资总额的50.1%;国家补短板领域的投资,如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投资20.70亿元,增长51.5%。除新区外完成47.51亿元,同比增长14.5%。市、旗两级重点项目有力推进,促进了有效投资的稳步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是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全旗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969元,总量分别高于全国(12363元)、全区(11609元)、全市(12540元)6606元、7360元和6429元,总量全市排名第3位;同比增长7.5%,增速全市排名第4位。牧区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为自治旗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实现2017年摘掉区贫县的帽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2016年,在去产能方面,原煤产量同比下降6.2%,发电量同比下降10.5%;在去库存方面,全旗商品房待售面积41.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8.91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36.5%;在去杠杆方面,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80%,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在降成本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80.34元,比去年同期高1.17元,比上半年下降1.86元。在补短板方面,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投资20.70亿元,同比增长51.5%

五是第三产业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7.2:68.2:24.6调整为2016年的6.5:67.1:26.4。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4.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了全旗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之大。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运行虽然整体平稳,但回稳基础并不牢固,下行态势尚未扭转,特别是由于鄂温克族自治旗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比较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够,在落实去产能的过程中新动能接续不足,特别是工业经济下滑严重,全旗经济呈现出经济增长放缓态势。

(一)能源工业下行压力较大。全旗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经营困难,其中煤电产业受冲击最大。煤炭行业:全年平均煤炭价格为86.98元/吨,同比下降14.7%,原煤产量同比下降6.2%。电力行业:全年平均电价为0.24元/千瓦时,同比下降6.7%,发电量同比下降10.5%。

2016年,伊敏煤电公司完成产值50.46亿元,占全旗工业产值(79.89亿元)的63.2%,同比减少产值18.70亿,其中:全年少发电22.99亿千瓦时,少生产原煤131.65万吨。

(二)轻工业增幅持续走低。乳制品行业仍不景气,2016年,乳制品企业产值同比下降61.5%,固体及半固体乳制品生产产量同比下降43.6%。肉制品企业比去年晚生产2个月,伊赫塔拉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呼伦贝尔绿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7月份开始生产,呼伦贝尔有保生态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8月份开始生产。截止12月末,肉制品企业产值同比下降20.6%,鲜、冷藏肉产量同比下降24.4%。

(三)民间投资增速呈下降趋势。2016年,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增大投资扩容难度,受行业利润率普遍下滑和鼓励民间资本政策执行和落实不够有力等影响,民间投资较预期相比显示活力不足。2016年,非公经济投资项目4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6亿元,同比下降50.0%。

(四)城乡居民增收乏力。从牧区居民收入看,受国际市场畜产品价格冲击和旱情影响,牧区居民生产养殖成本提高,而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同时畜牧业生产以外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导致牧区居民收入增长乏力。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工资性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工资水平低仍是城镇居民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幅不高,一些驻旗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收入低于全旗平均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起下拉作用。大雁煤业公司经营效益不稳定,负债率上升、利润下降导致职工效益工资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其它企业职工收入偏低问题也仍然比较突出。   

(五)三产比重偏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2016年,全旗三次产业比为6.5:67.1:26.4,第一产业相对保持稳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过高,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达到89.2%,煤电一业独大,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外向度高,抗风险能力差,易受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直接影响和冲击。第三产业总量偏低,全国(三次产业比:8.6:39.8:51.6)、全区(三次产业比:8.7:48.7:42.6)、全市(三次产业比:15.3:44.7:40)的三产比重都在4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以“三新”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是推动全旗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

四、2017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新常态、综合平衡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按照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经济指标数据安排,研究确定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0%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除新区以外)增长10%,完成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和8.5%,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2017年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全面强化宏观调控力度

     一要加强重点企业运行调度。加大对煤炭、电力等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抓好经济运行的日常调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原料、融资、争取政策支持等生产经营要素的组织和优化,挖掘、释放闲置生产能力。对存量企业保障现有产能发挥整体效益,重点监控可能退出限上的企业。重视限上企业培育,帮助有潜力企业尽快进入限上企业统计范围。

二要抓好项目建设和投资。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核心和关键是保项目、促投资。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投资方向,坚持不懈推动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也要抓好周期短、见效快、增加就业多的中小项目。要加快推进市、旗两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尽可能形成更大规模投资。

三要加强对轻工业的扶持。对乳、肉等轻工业加大扶持力度,指导中小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发展计划,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搞好市场对接,让企业及时掌握政府各项政策措施,保障轻工业企业正常运行。

(二)强化项目招引和储备

一要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现有的园区发展为依托,引进高层次的产业和技术,培育引进一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

二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深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政策环境,全程贴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保障项目落地,打造高效率无障碍开放式的发展环境。

三要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把握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导向,大力推广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农牧业发展和管理

一是大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完成各项畜产品指标,大力调整优化畜群结构,推进规模化养殖建设,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加大金融支持畜牧业力度,落实好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建设好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持续打造绿色农牧业品牌,推进牧区各项综合改革。

二是加大农牧业技术培训力度。立足农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农牧业技术培训,着重对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为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牧民增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是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加强与旗内重点肉制品加工企业和各类贸易企业的沟通协调,积极开发线上交易、订单式销售等新型交易方式,拓宽销售途径,解决好农畜产品有人收、有钱收、能仓储的问题。

(四)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要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努力扩大就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扩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实训基地”规模,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加快推进扶贫攻坚,落实好“六个精准”“八个一批”举措。

二要持续提高收入水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不同群众收入差距。

三是完善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好各项保险制度,不断促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提升保障水平和能力。继续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保障性住房建设、困难群体帮扶解困工作,对各类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在统筹抓好各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脱贫,异地搬迁脱贫等项目。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要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是抓好服务业发展,对冲工业增速放缓所带来压力的关键举措。明确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抓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全面推进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打造全域旅游、全天候旅游。加快推进重点景区的提升改造。

二要加快培育新型业态。“十三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着力推动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要抓住这一机遇,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快递配送、家政服务和环保产业等新型业态发展,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健康养老产业,逐步扩展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努力提升商贸业。引进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建设商业综合体,推动商贸业规模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重点物流区,培育大型物流龙头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