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
长者浏览模式
部门信息

辉河保护区满都拉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成员大会“绿色卫士奖”

发布日期:2023-02-17 10:42 来源: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浏览:

2月14日-16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第23届成员大会暨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50周年大会在江苏省盐城市成功举办。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满都拉等5名保护区一线工作人员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成员大会“绿色卫士奖”。

满都拉同志是一位工作在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基层的管护工作者,正用他无私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无私奉献,践行着一名基层自然保护工作者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与执着。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北端的保护区之一,地处偏远,交通、生活条件差,总面积346848公顷,有湿地核心区,草甸草原核心区,沙地樟子松核心区。保护区地形复杂多样,管护工作量大点多,工作条件更为艰苦。满都拉同志吃苦耐劳,扎根基层。在他身上,凝聚着管护工作者特有的执着与热情,为自然保护事业无怨无悔。在管护站工作期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不断的学习鸟类识别和鸟类监测知识,练就了一双好眼神,在鸟类识别方面,从一个门外汉,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鸟类监测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工作在辉河自然保护区的最前沿,在他的带领下,他同他的团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在长期的执法工作中,也受到过威胁和诱惑,满都拉和同志们坚守原则不惧威胁抵住诱惑,有力的打击不法行为。确保鸟类平安,以往网捕、猎杀等残害鸟类的行为不再,换回的是保护区鸟类春季迁徙的详实记录,同时也为辉河保护区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管护站工作期间,用最简单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几乎走遍了莫达木吉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粗略计算,平均每年巡护监测8000余公里。满都拉同志在长期的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成为保护区的“活地图”。满都拉同志经过长期的走访和不断的努力,深入到牧民群众中去,和牧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主动帮助牧民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取得广大牧民的理解与信任,促进保护与发展和谐共赢,为保护区做好群众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在自然保护区工作19年里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酷暑严寒,无论是日常巡护、执法检查、人类活动核查还是资源调查他的身影无处不在,足迹无处不有。他所带领的管护站三次被评为先进管护站,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多年来,由于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满都拉这样一批同志的出色工作,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能力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国内外重要组织和专家的一致认可。2008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2012年,保护区被命名为“内蒙古科普教育基地”。先后与6个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教学、实习基地。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各级领导积极工作与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满都拉同志等管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出色的工作分不开的,甘为自然挥汗水,情系大地竞风流,正是有了许许多多满都拉同志的无私奉献,才有了辉河自然保护事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