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
长者浏览模式
乡镇信息

发展新型集体产业经济助力牧区牧民增收致富——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侧记

发布日期:2023-07-31 10:44 来源:巴彦托海镇 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巴彦托海镇以“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为产业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几年发展,扶持赛尔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牛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散到集,真正走出了一条集聚发展之路。

镇党委、政府通过不断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采取嘎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纳牧民资本入股、引领牧民参与管理、带领牧户共同增收的方式,催生了一批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也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

巴彦托海嘎查地处鄂温克族自治旗北部,位于巴彦托海镇西部,与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区接壤,面积12.9万亩,共有牧户315户、823人,是一个由鄂温克、蒙古、达斡尔、汉等民族共同聚居的牧业嘎查。独特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加上资源充裕、底蕴丰厚、交通便达、人心向上,成为这里发展集约化、产业化畜牧业生产的上佳之地。

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嘎查建立专业合作社的可行性,下定决心为嘎查和牧民走出一条全新的畜牧业养殖方式。在经过充分论证和紧锣密鼓的前期准备下,2016年,巴彦托海嘎查赛尔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正式成立。合作社属集体股份制经济体,登记股东25名,全部为巴彦托海嘎查党员和牧民代表,代表嘎查满十八周岁所有牧民持有股份。

在几年的发展中,合作社通过整合鄂温克族自治旗旗委组织部、旗发改委和旗财政、农牧、民委、扶贫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总投资4222.8万元完成一期、二期项目工程建设,合作社基础设施逐年完善,现代化生产设备持续更新使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基础棚圈18200平方米、生产配套用房1510平方米、饲草料库房1724平方米、推粪场3268平方米、牧业机械设备7台(套),道路硬化2000平方米。合作社一直坚持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严格落实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合作社内部财务的规范管理,几年来的高质量经营发展,赛尔牧场已存栏优质改良乳肉兼用型三河牛及西门塔尔牛930头,嘎查大小牲畜头数也持续增加,达到18900头(只)。赛尔合作社将养殖肉牛与乳牛相结合,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转换养殖比重,用好“呼伦贝尔”这块金字招牌,确立“赛尔牧场”这一绿色商标品牌的地位,积极将乳肉产业链条做长、做深,为全镇乡村振兴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被市、旗两级确定为三河牛扩繁场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合作社。

巴彦托海嘎查赛尔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集约化、现代化科学养殖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地发展壮大了嘎查集体产业,牧民增加了收入,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合作社成立的2016年,嘎查集体经济总量只有69.8万元,而到了2022年底,嘎查集体经济达到157万元,增幅达124.93%,成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嘎查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牧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合作社为本嘎查牧民提供牲畜托养平台,辐射带动全镇7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嘎查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从2018年到2020年,共为全镇73户牧民171人发放红利52.02万元,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合作社在解放劳动力和解决单户饲养成本高、风险高、效益低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巴彦托海嘎查共有建档立卡脱困户4户7人,合作社常年提供5个长期工作岗位和季节性工作岗位,极大地解决了部分嘎查牧民就业问题。

下一步,巴彦托海镇将以巴彦托海嘎查赛尔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集约化、现代化科学养殖模式为典范,不断总结经验推介推广,推动其他嘎查自主发展壮大牛羊养殖产业,在全镇形成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带动、重点攻坚、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巴彦托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