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
长者浏览模式
部门信息

草原上的“暖阳”,以法治之光映照廉洁之心

发布日期:2025-11-02 17:55 来源: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检察院 浏览:

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暖阳”党员办案团队的名字日益深入人心。“你们耐心和善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感受了希望,温暖了我们全家人的心”,这就是“暖阳”党员办案团队名字的由来,寓意着以温暖和煦的检察温度为人民群众带来一抹检察温暖。

他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落实司法办案中的各个环节,建立检法化解合力工作机制,以节庆活动为契机,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等,耐心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血脉。

“普法,不仅要告诉群众什么是法,更要让他们看到执法者如何守法、护法”,这是办案团队始终坚持的,而检察人员自身清正廉洁的形象,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普法教材。

筑牢思想根基,让廉洁“内化于心”。廉洁教育作为工作学习的“必修课”。办案团队成员定期进行“案例剖析”,学习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不仅复盘法律适用,重点剖析案件中可能遇到的人情干扰、利益诱惑等廉政风险点。还举办“我的廉洁座右铭”分享会并观看警示教育片,结合自身岗位查找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措施。通过廉洁教育活动,使“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深入每一位检察人员心中。

扎紧制度藩篱,让廉洁“固化于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廉洁文化的培育离不开严格制度的保障。办案团队通过制定“不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任何宴请、礼品;不私下接触当事人及代理人;不泄露办案内容”等内容的“自律承诺”,时刻保持自我约束和反省,主动加强内部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三必”制度,一是受理案件时必谈纪律要求,提醒双方依法维权,杜绝私下交易,二是办案过程中遇有说情打招呼必记录在案并报告,筑牢“防火墙”,三是案件办结后必进行廉政回访,听取当事人对检察官廉洁办案的评价,将监督延伸至“八小时之外”。通过制度规定将廉洁文化落实到每一位检察人员言行上。

创新文化载体,让廉洁“外化于行”。以利用民族节庆等群众聚集为契机,办案团队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普法宣传巧妙融合,设置法律咨询台,开设“廉洁检察”微课堂,用汉语、鄂温克语、蒙古语、达斡尔语四语讲述清官廉史、检察楷模等故事。通过环环相扣、务实有效的举措,办案团队将廉洁文化建设从“文件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软任务”实现了“硬约束”。

如今,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广袤的土地上,“暖阳”不仅代表着专业的法律服务,更已成为清廉、公正、可信赖的检察符号。这股源自办案一线的清廉之风,正与法治阳光一道,温暖着千里草原,守护着北疆的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