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
长者浏览模式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关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4-2035)送审搞)》起草说明

发布日期:2024-09-23 09:38 来源: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浏览:

一、制定背景

依据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发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启动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起草了《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4-

2035)(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

二、编制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规划期限为12年(起止2024年-2035年)。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为确保如期完成编制报审工作,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聘请专业团队编制《规划》。

(二)规划起草阶段

《规划》编制组按照林规发[2015]55号文件《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要求,专业团队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等形式,完成《规划》初稿编制。

三、《规划》简要内容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16.45"~120°09' 25.09",北纬48°02'55.28”~48°14’32.45”。地处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沙地,是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高平原的过渡地段,西部、北部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相邻,东部、南部连接大兴安岭。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最大长度24.40km,东西最大宽度16.79km,总面积20056.67 hm,其中核心区面积5119.53hm,占保护区总面积 25.53%;缓冲区面积 224733h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0%;实验区面积12689.81h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3.27%。具有独立林权证,四至清楚,无权属争议。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唯一长势最好的沙地樟子松林区,同时也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景观上有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土地利用结构为:红花尔基保护区总面积20056.67hm²,区内分布有乔木林地16367.82h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1.61%;其他林地855.6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7%;灌木林地 9.52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05%;天然草地2238.33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16%;其他草地0.7h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0.003%:灌丛沼泽 10.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0.05%;沼泽草地511.70h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2.55%;河流水面20.32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0.10%: 坑塘水面 0.29h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001%。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大面积沙地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混交林为林内物种提供了适生生境,而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带则为林缘物种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因而区内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与同类型的区域比较丰富度较高。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西麓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典型地段,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资源较为丰富,脊椎动物190种,隶属24目60科 115 属,其中,其中兽类6目13科25属34种,鸟类13目34科72属133种,爬行类2目4科7属9种,两栖类1目4科4属7种,鱼类2目5科7属7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鵰、黑嘴松鸡、黑琴鸡、黄胸鹀、驼鹿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鸳鸯、(黑)鸢、普通鵟、红隼、花尾榛鸡、狼、赤狐、猞猁、马鹿等36种,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03种,隶属57科189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4科186属29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内蒙古自治区 I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内蒙古自治区II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已成为呼伦贝尔沙地一道绿色长城的亮点,与辉河、呼伦湖、俄罗斯达乌尔斯克、蒙古国达乌尔严格保护地共同构成了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为此,2010年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湿地及呼伦湖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确定为最优先保护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北方森林草原地区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而且是国内外研究生物多样性、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优异的森林、水草资源,对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目的意义

《规划》认真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方针,通过收集大量基础资料,开展实地调查,对保护区的资源现状、管理情况、建设成效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对保护区今后十二年内需要开展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公众教育、防灾减灾等系统建设进行了规划,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区今后十二年建设任务和发展方向,是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战略要求,顺应国家东北振兴战略需要和生态建设大政方针的基本纲领。对进一步推进保护区又好又快建设和发展,有效发挥保护区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保护区向国家级示范保护区方向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2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