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自治旗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为全面、系统的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通过对非遗项目的普查、传承及展示交流等保护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充实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容,有效地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和群体的永续发展。
鄂温克族自治旗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培训与交流,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鄂温克抢枢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参加各类全国演出、比赛、非遗传承人培训等,从各个层面宣传了我旗多彩的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地域特色,以文化+旅游,非遗+创业的模式逐步树立鄂温克族自治旗自己的文化品牌。
收集非遗收集实物:(书籍)《呼伦贝尔厄鲁特蒙古族民歌》、《鄂温克民族服饰》、《鄂温克民族民间故事》汉语版上下册、《鄂温克歌曲全集》、《鄂温克族自治旗民间故事》、《鄂温克民歌100首》、《鄂温克族歌曲精选》、收集了120多首在民间流传的古老的鄂温克族歌曲。从中精选出28首传统民歌出版鄂温克民歌光盘一套(二千册),《鄂温克歌曲全集》一书出版,其中收录671首鄂温克民歌。《鄂温克族谚语谜语集》、《鄂温克族自治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录》;(光盘)《鄂温克民歌CD》、《看动漫学鄂温克语》CD、《鄂温克颂个人音乐专辑》CD、鄂温克族使鹿部传统音乐《太阳姑娘》音乐典藏CD、《鄂温克民歌》CD。刻录传承人口述资料光盘42张,文字资料59册,电子资料约200G,存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电子档案记录文字80余万字,拍摄照片20000余张。鄂温克族自治旗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保护项目123项,其中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21项,呼伦贝尔市级63项;全旗共有非遗传承人291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32名、已故5名)27名,呼伦贝尔市级传承人103名。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四级名录体系:国家级五批名录、内蒙古自治区级七批名录、呼伦贝尔市市级八批名录、鄂温克族自治旗旗级七批名录。
十三五期间共创作作品36个,其中舞蹈 22个,歌曲 10首,器乐组合3个,小品1部,复排歌舞剧《彩虹之路》。2017年参加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舞蹈《魅力彩虹》获表演一等奖;器乐合奏《山林回响》获表演三等奖;男声小合唱《索伦索伦》获表演三等奖。2019年参加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舞蹈女群舞《阿罕拜》获得创作一等奖,男女二重唱《瑟宾曲》获得创作三等奖,器乐合奏《吉祥草原》、歌舞《悠扬的锡尼河》获得表演二等奖,三人舞《林间戏语》、男声四重唱《飞驰的枣红马》获得表演三等奖;歌舞剧《彩虹之路》参加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舞台美术展,获第五届舞台美术“金牛奖”舞美设计奖;舞蹈《阿罕拜》荣获首届内蒙古民间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作曲金奖、优秀组织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