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152128011619589Q/202308-00014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其他
名称: 鄂温克族自治旗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8-18 发布日期: 2023-08-18
鄂温克族自治旗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8 来源: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位代表:

受旗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旗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在旗委的坚强领导和旗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旗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四个千方百计”“五大行动计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上持续承压加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整体呈现向好态势。

全年来看,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33亿元,同比增长11.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88亿元,同比增长19.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44.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45亿元,同比增长32.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12元,同比增长3.0%;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51元,同比增长7.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均在合理区间。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新增人工种草项目3.1万亩,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3.6万立方米。高位推动实施已垦林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问题图斑及问题案件圆满完成整改。高效推进历史遗留无主料坑恢复治理工作,14处无主料坑治理工程通过验收。大力推进扎尼河露天矿、敏东一矿绿色矿山示范区建设,完成伊敏露天矿产能提升后全国绿色矿山再评估。国土绿化行动稳步实施。常态化开展林草长制工作,开展林草长巡查331次。与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签订碳汇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动林草碳汇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化“护绿”、科学化“增绿”、制度化“管绿”,全年义务植树21万株,森林覆盖率为33.1%,湿地保护率为60.4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6.9%,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100%,河湖“清四乱”行动有效展开。能耗“双控”指标始终保持“双绿”,全旗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二)产业转型强基增效

农牧业发展扎实推进。第一产业增加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5.4%,粮食和农产品种植面积15.48万亩,牲畜存栏量122万头只,全年奶产量19万吨,肉产量3.2万吨。优化三河牛、短尾羊、苜蓿干草等种养殖区域布局,培育地方特色奶食品加工小作坊13家,改造升级中小奶畜养殖主体41个,建成优质牧草基地36.6万亩,年产苜蓿干草12万吨。工业经济质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8%,生产原煤4811.91万吨,同比增长14.1%,发电量25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包氏农牧业机械制造、伊赫塔拉可追溯草原牛羊肉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企业服务优化年”举措频出,助推蒙力农牧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申报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纽籁特乳业婴配奶粉生产线获批自治区可溯源平台补助资金。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伊敏电厂、鄂温克电厂分布式光伏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伊敏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中科生物科技羊皮制胶原蛋白肽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升温回暖。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巴彦呼硕旅游景区、维纳河康养等项目提质升级,伊敏河沿岸“文化艺术休闲长廊”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英雄传说》大型实景马术剧震撼上演,衍生休闲购物、观光美食、非遗展示、露营体验等旅游新业态,特色餐饮、商贸物流、汽车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持续发展。2022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1亿元,同比增长3.5%。全年接待游客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00万元。

(三)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有效投资持续提升。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实行领导包联、定期调度,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1项,开复工20项,开复工率95.2%,累计完成21.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5.4%。伊敏露天矿煤炭生产补套完善项目,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及污水处理、制氧供氧等配套建设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等顺利推进。项目招引有力落实。招商引资氛围愈发浓厚,先后接洽上海益海嘉里集团、山东水发集团、光大集团等多家企业,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积极谋划五泉山旅游景区开发、维纳河旅游康养项目等数十个项目,澜悦小区、内蒙古包氏农牧业机械制造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项,新签约项目6项,累计引进国内(市外)资金8.22亿元,同比增长75.6%。创新驱动加速集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实施“科技兴旗”三年行动,培育高素质牧民600余人。持续推进“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一合作社一专家顾问”计划, 组织选派各领域专家及团队100余次,服务基层300余人次。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四办”工作,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20.3万件,按时办结率是100%。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完成“一单两库”建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初步完成,开发区以案促改工作顺利完成。“五个大起底”成效显著,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手续审批加快推进,闲置低效土地和沉淀资金有效盘活,开发区闲置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四)城乡融合赋能提质

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县道X358海拉尔至伊敏公路项目全线通车,群众出行条件大幅改善。打通1732街、杜锡街等多条断头路,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8个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项目全部完成,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人口收入增长达到11.05%。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工作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全部竣工。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全面加强,镇区园林绿化美化工作有效推进,环卫保洁及垃圾处理深入开展,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五)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稳就业保就业成果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2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02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26人,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22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8人。助企纾困释放政策红利,累计发放稳岗补贴1023.02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9.60万元、一次性留工补助708.90万元。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各类保障资金、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680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5442人,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财政补贴收入378.49万元,支出329.41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救助保金6387.54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落实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入实施文化公共公益惠民服务,继续促进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依法治旗、民族团结、信访维稳、退役军人、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工作成绩显著,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旗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的态势需进一步加强巩固,城乡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勇于正视、敢于面对,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上述问题逐步解决和改善。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旗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深做实“五大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六个示范区”,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稳中快进、稳中优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实际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鄂温克族自治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按照旗委总体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绿色考核指标全面完成,能耗强度和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一)聚焦保护治理,深挖绿色发展新潜力

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始终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摆在首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保护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作为主要任务,实施好呼伦贝尔市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草原围栏建设10万延长米、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人工种草综合治理4万亩。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工作。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有序推进煤电机组环保改造与用电新能源替代项目。推进水污染防治,设置12处地下水监测点,严管严控入河排污口。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收集和处理体系,实现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力做好鄂温克族自治旗国土空间规划、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局优化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巩固能耗双控成果,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评准入,积极推动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林草碳汇开发利用和项目储备,加快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实现更大突破,落实好呼伦贝尔市林草湿碳汇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二)聚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部署,结合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住耕地红线,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产业,深入实施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乳肉草马薯种林”产业向精细、高端、集约的现代农牧业转型,推广羊草、苜蓿等饲草种植。加快推进300头以上肉牛、万只肉羊舍饲养殖基地和标准化牧奶牛场建设,以规模化集中养殖促进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抓好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繁育、三河牛基础母牛繁育、三河马品种改良工程。实施奶业振兴战略,争取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增强品牌意识,推进“鄂温克草原短尾羊”地理商标应用,实施欣绿洲民族食品有限公司草原短尾羊产业链智慧牧业建设项目。统筹谋划大雁镇马铃薯仓储物流基地,构建马铃薯种植、淀粉生产、批发销售闭环。推动工业经济壮大增量和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煤电机组节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完善稳定可靠清洁的电力、煤炭供给体系,推进伊敏露天矿年产3500万吨生产系统、敏东一矿封闭式储煤场等项目建设。依托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实施华能伊敏电厂、露天矿用电新能源替代项目,推进伊敏厂区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强化园区集聚效应。推动农牧制造业集聚,加快包氏机械研发有限公司机械建设进程,支持推进野田铁牛增项扩能。着力提升创新链价值链,推进内蒙古中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全域旅游,融入“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旅游一体化战略,发展以康养度假、会展、文化演绎、休闲娱乐、旅游集散地为主打产品的文旅融合产业。推进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温都尔嘎查创建自治区级重点旅游乡村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多彩鄂温克休闲街区建设,加大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自治区级品牌创建力度。确保物流供应安全,推进华晟马铃薯物流基地、中央储备粮大雁粮库等项目有序推进建设,助推享自然建设市域全境到村一级的快速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整合发展。满足民众合理住房升级需求,紧盯房地产项目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发展。

(三)聚焦招大引强,拓展招商引资新成效

找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点,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直播带货、网红消费等新场景、新业态。释放牧区内需潜力,畅通农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发挥投资先导作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全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滚动接续格局。2023年列入市级重点项目23项,其中新建项目9项,续建项目14项,总投资89.5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5.33亿元。加强区域交流协作。积极发展泛口岸经济和“飞地”经济,持续扩大区域交流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加强与中华民族贸易促进会、农科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单位合作交流。

(四)聚焦深化改革,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兴蒙”,积极申报科技项目,不断提升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深化科研监测成果转化,注重科研人才培养,高质量推动“双创”基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参评国家级优秀窗口。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做好“四办”宣传工作,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政务服务,持续推进跨区域事项“跨旗市区通办”“一网通办”。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重大民生领域改革和牧区改革。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运用“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完善政府投资评审制度及债务管理制度,提升重点产业和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夯实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成果,加快国有闲置资产盘活力度,释放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五)聚焦城乡融合,拓展共建共享新高度

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一体化建设。紧紧抓住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契机,从共治共享、规划和产城融合、建设管理、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巴彦托海镇与海拉尔区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中心城区“颜值”“内涵”双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县域发展定位,继续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力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巴彦托海镇、河西新区、海拉尔区之间形成产业协同、错位互补、联动发展链条。完善中心城区路网体系,实施新区规划四路、规划五街道路工程,抓好维纳河路道路、锡尼河路北断头路建设。实施红花尔基镇给水、污水及管网建设工程、大雁镇垃圾场建设工程,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五大振兴战略,不断强化衔接资金管理,强化脱贫人口帮扶政策落实,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供热供水管网一期建设工程,探索牧区集中供热新路径。实施3616公路、县道355危桥改造等工程,推动五泉山公路、伊敏苏木中心大桥等续建项目建成通车。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

(六)聚焦民生关切,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进民生,推动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提升,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树牢以民为本的发展导向,强化民生牵引的决策思维,全力拓展就业增收渠道,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建立失业人员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联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补齐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短板,提高控制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稳步实施15分钟文化惠民综合体项目,积极争取实施沿河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做好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县工作。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演出演播、展示展览等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落实“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建设有效、安全、实用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保障边疆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旗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锐意进取、拼搏奋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四个千方百计”:指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千方百计释放消费潜力、千方百计做活口岸经济、千方百计防范化解风险。

2.“五大行动计划”:指启动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农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

3.“清四乱”专项行动:指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4.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进行双控住。

5.“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

6.“放管服”:指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7.“四办”:指一网办、一次办、掌上办和帮您办。

8.“一单两库”:指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9.“五个大起底”:指待批项目大起底行动,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行动,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

10.“飞地经济”: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11.“六个示范区”:指重要能源资源战略储备示范区、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高品质旅游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示范区、呼伦贝尔中心城宜居宜业示范区及民族团结和美丽幸福家园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