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北疆非遗文化,搭建居民与传统文化的互动桥梁,5月初以来,巴彦托海镇以“非遗进社区 北疆文化有传承”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让辖区居民在指尖技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太阳花胸针制作体验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首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太阳花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北疆民族文化内涵,展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太阳花手工艺品,从传统图腾到现代创意设计,每件作品都承载着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随后,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居民们穿针引线、创意拼搭,将五彩珠子串联成象征光明与希望的太阳花胸针。参与群众热情高涨,相互交流制作技巧,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巧与乐趣。
随着一针一线的穿梭、一笑一颦的交流,非遗不再是陈列于展柜的“老物件”,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凝聚社区与居民情感的文化纽带。巴彦托海镇以实际行动证明,当传统文化扎根社区土壤,便能绽放出更富生命力的时代之花。
今年以来,巴彦托海镇聚焦构建“15 分钟社区文化圈”,以社区为载体,着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在全镇10个社区建成草原书屋、非遗工坊、群众舞蹈室、文艺舞台、体育馆等125处文化场所,总面积达26265.88平方米。其中,5个草原书屋藏书量突破1.1万册,成为居民“充电”的好去处;非遗工坊定期举办手作体验、技艺培训,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新阵地。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北疆文化主题活动60余场,吸引超过5300名群众参与,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此次“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以文化润民心,不仅让居民近距离触摸到北疆文化的肌理,更通过“体验+传播”的模式,激发非遗传承内生动力,唤醒大众对非遗保护的责任意识。下一步,巴彦托海镇将持续深化“非遗+社区”融合模式,挖掘更多北疆特色非遗项目,通过常态化体验活动、传承人驻点指导、青少年研学等形式,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火”起来,助力社区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发展同频共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