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历史规划
索引号: GH-qzfbgs--gmjjhshfzgh-2019-0052 组配分类: 历史规划
发布机构: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鄂温克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温克族自治旗奶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19〕8号 文号: 鄂政办发〔2019〕8号
成文日期: 2019-11-05 发布日期: 2019-11-05
鄂温克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温克族自治旗奶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19〕8号
发布时间:2019-11-05 来源:旗政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鄂政办发〔2019〕8号

鄂温克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温克族自治旗奶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旗直各相关部门:

现将《鄂温克族自治旗奶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此通知

2019年7月12日

(主动公开)

鄂温克族自治旗奶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

奶业是鄂温克旗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深入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奶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奶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奶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鄂温克旗奶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呼伦贝尔大草原自然生态优、奶牛品种特的得天独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安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核心,规模养殖为重点,以提高良种化水平和转变饲养方式为基础,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奶业高端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组织化水平,促进鄂温克旗奶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自觉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正确处理现代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关系,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强化乳品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扶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奶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生产绿色有机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提高,促进奶业稳健发展。

——坚持利益联结,共享共赢。坚持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延伸产业链,建立养殖场(户)和乳品企业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格局,增强奶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任务

到2023年,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奶业生产能力和乳制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高端固态奶比重占主导地位,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3年,全旗奶牛存栏量达到12万头,牛奶产量18万吨,人工牧草保留面积100万亩。

到2023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力争达到100%,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力争达到100%,婴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合格率力争达到100%。

奶牛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

优质干乳制品所占比重达到60%。奶牛规模养殖场数量达到65个。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单产达到6.5吨。

鄂温克族自治旗奶业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现状值

目标值

(2018年)

(2023年)

1

奶牛存栏

万头

4.5

12

2

牛奶产量

万吨

13

18

3

人工牧草面积

万亩

100

100

4

生鲜乳抽检合格率

%

100

100

5

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

%

99.5

100

6

婴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合格率

%

97.2

100

7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

70

90

8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

80

100

9

规模化养殖场机械化挤奶率

%

100

100

10

干乳制品占比

%

-

60

11

奶牛规模养殖场数量

5

65

12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单产

5.5

6.5

二、区域布局

根据鄂温克旗草地资源、奶业生产基础条件、乳品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将鄂温克旗奶业发展分为两个草原奶业发展带,即海伊公路沿线草原奶业发展带、301公路沿线草原奶业发展带。

(一)海伊公路沿线草原奶业发展带

该区域主要包括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乡、锡尼河东苏木西部四个嘎查(巴音乌拉嘎查、孟根托亚嘎查、孟根楚鲁嘎查、苇子坑嘎查)、伊敏河镇、伊敏苏木北部四个嘎查(伊敏嘎查、维特很嘎查、阿贵图嘎查、巴彦塔拉嘎查)。

(二)301公路沿线草原奶业发展带

该区域主要包括大雁镇、巴彦嵯岗苏木北部两个嘎查(阿拉坦敖希特嘎查、莫和尔图嘎查)。

奶业发展以乳肉兼用的三河牛和弗莱维赫牛为主要品种进行奶牛品种的改良,兼顾发展奶山羊,重点提高牛奶品质。发挥天然草场优势,采取自由放牧、“半放牧、半舍饲”的养殖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为主,户均养殖数量基本在百头左右。乳制品生产重点发展以奶酪为主的干乳制品和民族奶食品。同时,为满足城区和游客需求,适度发展巴氏奶、发酵乳等奶产品。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覆盖率

继续执行国家良种培育扶持政策,为奶牛养殖户提供优质的种公牛冻精,切实保证奶牛良种繁殖的需要。合理布局奶牛冷配站点,推广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奶牛性控技术,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覆盖率。在规模化养殖场全面开展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牛奶产量、乳汁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等,加快奶牛品种的选育,提高养殖场效益。

(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支持家庭牧场、合作社等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引导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散养户以合作方式开展奶牛托管,引导不适合奶牛养殖地区的散养奶牛退出奶源市场。通过引导和政策扶持,改善规模养殖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逐步提高奶牛规模养殖比重。

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新建和现有奶牛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建设,重点加强奶牛圈舍、挤奶设施、粪污处理、防疫设备以及饲草料基地的建设。普及乳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设施工艺结合,配套智能化技术设施设备,建设圈舍干净、设施完善、养殖方式先进的标准化养殖场,不断提高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全面推广粪污发酵处理还草地、有机肥加工等畜禽粪便无害化利用模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构建病死畜禽群防群控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覆盖养殖、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完善奶业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三)实施饲草料基地建设工程,发展农牧结合型养殖模式

结合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牧草良种补贴等工程项目,实施饲草基地建设工程,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发展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

一是科学规划并合理利用现有公路沿线分布零散的一年生牧草基地,实施以水为主的高产优质一年生人工牧草基地,种植以青贮玉米、燕麦、谷草、苏丹草为主的一年生牧草。

二是依托旗内现有已垦草原区发展苜蓿产业,落实国家“以小保大”、藏粮于草和草牧业发展战略,提高草业综合生产能力。借助国家、自治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支持,重点做好以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在满足本地区苜蓿饲草需求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苜蓿商品草供应基地。

(四)培育壮大乳品加工企业,推进产业一体化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乳品企业。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建立由政府引导,乳品企业、奶户和奶业协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乳品企业与奶户双方应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形成稳固的购销关系。支持企业采取自建、收购、合作、控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的产业联合体,加强自控奶源基地建设,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培育特色奶制品加工企业。积极鼓励引导家庭牧场、奶业合作社等,将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增值服务等结合起来,在严格执行生产许可、食品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以高端固态奶、民族奶制品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奶酪、奶干、稀奶油、黄油、酸马奶等优质干乳制品和民族奶食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

加快奶制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对接,构建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乳制品企业注册著名商标,拓宽乳产品结构,开发高端功能性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打造绿色有机乳业。

(五)培育新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鄂温克旗草原景观、天然草原牧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交通干道处,将草原牧场、乳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相结合,建设特色休闲牧场,拓展牧业休闲、娱乐、体验、文化、教育、度假等功能,构建一、二、三产交融的现代牧业体系。

发展“互联网+智慧牧场”,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遥感、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奶业中的应用,加强牧场原料、饲喂、营养、繁育、挤奶等全程监控和管理,实现奶牛养殖过程的可视化。采集奶户与奶牛养殖信息,实现牧场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优势,弥补呼伦贝尔奶业距离市场终端远的弊端,建设奶业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升农畜产品销售的网络化和订单化水平。鼓励家庭牧场、牧民合作社、奶牛养殖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奶牛认养”服务,发展高端粉丝经济,迎合消费升级。

(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乳制品的安全与品质

加强乳品生产全程管控,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实行全覆盖、动态化、精准化监控。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生鲜乳行为以及各类违法添加行为。

加强乳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奶业安全信息数据库,以IC卡和产品追溯码为信息传递工具,对乳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实现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追踪及其过程的反向追踪以及消费者、企业、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健全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乳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开展定期检测、不定期抽查,确保乳制品的安全与品质。严格实行兽医监管和养殖备案管理制度,落实产地和加工检疫工作制度。

(七)加强奶牛疫病防控,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防控并重的方针,加强奶牛疫病防控。全旗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该项工作作为奶业工作重点抓实抓好,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动物防疫目标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进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工作,统筹抓好奶牛乳房炎等常见病防控。加强奶牛场综合防疫管理,健全卫生消毒制度,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由旗长任组长,旗分管副旗长任副组长,各苏木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鄂温克旗奶业振兴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各苏木乡镇结合各自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确保奶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引进和培养畜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现代畜牧业管理人才和配种员、防疫员等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奶业发展智力支撑能力。建立以政府引导、科研单位参与、企业为主要力量的奶业科研与产品研发中心,加快提高奶业科技水平。成立由畜牧改良、兽医、疫病防控、动监等部门组成的奶业专项科技服务队伍,加快推广奶牛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完善旗、苏木乡镇、嘎查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奶业提供全范围的技术服务。

(三)加强政策引导扶持

把奶业列为全旗财政重点扶持内容之一,重点支持奶牛规模养殖家庭牧场、示范户、良繁体系、种畜引进、技术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重点扶持、典型示范,提高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支农、扶贫贷款,并广泛推行多种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奶业发展。

(四)加强监督考核

把发展奶业工作纳入全旗政府部门效能督查考评工作范围,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推进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务目标责任制,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兑现奖惩、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