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组配分类: | 调研报告 | |
发布机构: |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供给侧改革对鄂温克旗煤炭企业的影响与思考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2019-03-06 | 发布日期: | 2019-03-06 |
自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能源支柱行业,被列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相关部门、各省市以及部分地区相继出台了关于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文件。鄂温克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资源赋存条件,煤电行业产值占到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所以旗党委、政府以及旗各煤炭企业高度重视此次供给侧改革。旗政府根据相关文件出台了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方案,各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供给侧改革方案。2016年通过一年多的实施,鄂温克旗各煤炭企业顶住了煤炭行业整体下行的压力,供给侧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了解供给侧改革对我旗煤炭行业发展的影响,对供给侧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开展本次调研。
一、鄂温克旗煤炭企业基本情况
鄂温克旗境内共有5家煤炭企业,目前处于生产建设中的有3家,另外2家煤炭企业通大煤矿和特莫呼珠煤矿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亏损严重等原因,已分别于2015年和2008年停产。其中主要3家煤炭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一)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神华集团。公司在册职工9683人,离退休人员16584人。公司现有机关部室14个,下属基层单位21个,公司产业分布包括煤炭生产及销售、工程建设、农业以及承担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供暖、医院等。公司目前有两个矿井分别是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的生产矿井雁南煤矿和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的建设煤矿扎尼河露天矿。
(二)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公司下设伊敏电厂和伊敏露天矿两大主营生产单位和铁运处、机修处、物资部三个生产辅助单位及综合服务中心和职工医院两个后勤保障单位。现有职工4064人,公司目前电力装机340万千瓦,煤矿年生产能力2200万吨/年。
(三)蒙东能源有限公司伊敏河东矿区第一煤矿
蒙东能源有限公司伊敏河东矿区第一煤矿,隶属于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煤矿在册员工总人数为1402人。井工煤矿,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100.6年。目前该矿处于建设期。
二、鄂温克旗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煤炭市场整体不景气,煤价大幅下滑并且持续走低,煤企盈利能力不断下降,部分煤企面临严重亏损,鄂温克旗作为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旗县,受其影响更大。
(一)近四年主要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不断下降
2013—2016年,鄂温克旗主要煤企原煤产量总体呈现下滑趋势,2013年鄂温克旗原煤产量3312万吨,2014年为3255万吨,2015年为3142万吨,2016年为2950万吨。特别是2016年受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尤其是东北三省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部分省份出台了限制外省煤炭进入本省的相关政策,直接影响我旗煤炭的销售外运,原煤产量下降幅度较大。
(二)近三年主要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总体下降
2014—2016年,鄂温克旗主要煤企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尤其是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亏损严重。其中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电联营)2013年盈利11.88亿元,2014年盈利9.26亿元,2015年盈利6.68亿元,2016年盈利5.02亿元,盈利逐年减少;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盈利178万,2014年亏损3.65亿元,2015年亏损5.4亿元,2016年亏损6.7亿元,亏损逐年增加,见图表2。
(伊敏河东矿区第一煤矿由于处于建设期,通大煤矿和特莫呼珠煤矿已经停产,以上3矿盈利情况不列入统计。)
(三)企业职工收入降低
面对煤炭行业不景气,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现实,各煤炭企业纷纷采取降低人工工资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其中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于亏损增加,导致职工工资下降,2014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88万元,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6万元,下降5%,201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24万元,下降5%,见图表3。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煤设备能力相对富余,但受经济环境影响生产效率有所下降,企业人员工资成本增加,计件工资降低,职工收入呈相对下降趋势。伊敏河东矿区第一煤矿面对煤炭经济下滑给经营带来的巨大压力,也通过降薪来进行运营成本控制。
三、各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采取的措施
(一)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化解过剩产能
一是按照国家重新核定的产能进行生产。其中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雁南煤矿新核定产能为252万吨/年,扎尼河露天矿新核定产能为504万吨/年,伊敏露天矿新核定产能1848万吨/年,伊敏河东矿区第一煤矿新核定产能为420万吨/年。
二是各煤企按照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593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要求,并结合本企业生产销售实际情况制定弹性工作制方案。
(二)通过改革与创新,使企业降本增效
作为鄂温克旗境内最重要的两家煤炭企业,纷纷加强自身改革与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1.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是通过精简机构、减少支出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333”工作思路,公司及基层单位开展“瘦身”工作,机关职能部室由16个压缩为14个,机关总部由三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取消部室科级建制,大量缩减机关管理人员,基层单位精减管理人员分流到一线。
二是通过人员分流减少企业富余劳动力,降低人员费用支出。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雁南煤矿去年至今转岗分流240多人。扎尼河露天矿土方剥离工程,逐渐从外委模式向租赁设备、自己管理、自己施工转变,大力降低生产成本。运销公司等辅助生产单位人员结构优化工作积极推进,运销公司全年预计分流281人。由于企业内部安置岗位有限,公司把工程建设板块作为“走出去”安置人员的平台,把运销公司、机电安装公司、热电总厂等单位作为转岗分流人员的内部培训基地,将公司能干活的劳动力安置到这些单位,进行转岗作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安全防护意识,输出去承揽外部运营服务业务。“走出去”队伍不断扩大,今年高峰时输出近1700人,同比增加700余人。
三是通过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大雁医院、鹤声薯业公司等放权经营,实现自负盈亏,公司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成立直属核算中心,处置低效无效资产,蒲公英茶厂挂牌拍卖。
2.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是采用现场加油,降低生产成本。随着采区推进,采场逐渐远离油库,通过利用加油车现场加油的方式,缩短大车加油运距4.8公里,降低了柴油消耗。
二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将专利、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各环节之中,不仅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更大幅提升了设备可靠性,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推动技术革新,有效解决了“特大露天矿软岩边坡稳定性”、“端帮渗水”、“控制开采”等共同困扰露天煤矿的生产难题,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更创造了较好的安全效益。
四、供给侧改革对煤企的影响
(一)煤炭产销量均下降
受新核定产能及276个工作日规定的影响,虽然第四季度放开部分产能,但2016年鄂温克旗原煤产量与销量同比均有下降,其中2016年原煤产量2950万吨,同比减少6.11%,煤炭销售2965万吨,同比减少5.57%。
(二)坚定亏损企业改革的决心,谋求长远发展
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鄂温克旗唯一的亏损煤炭企业,面临生产成本高、企业负担重、人员安置难、机构臃肿、承担企业办社会职能等一系列问题与困难,此次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坚定了企业进行改革的决心。短期来看供给侧去产能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困难程度,企业债务进一步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下大决心进行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内部创新等改革的实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三)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1.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创新作为扭亏的重要措施。
(1)进行科技突破与创新
进行多项科技攻关项目,《雁南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示范》、《扎尼河露天矿强渗透含水层帷幕截渗减排技术研究》、《扎尼河露天矿滑坡区域治理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等科技项目研究,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2)进行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转变三级管理体制,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机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二是深化二级单位放权经营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企业体制重塑和机制转换,建立起面对市场、适应竞争需要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活力、激发潜力。
三是对与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关联,且市场前景黯淡的单位,进行整合撤并。
四是辅助单位和费用单位逐步广开门路,创效增收。水暖公司、车队、宾馆、新闻中心等单位扩展经营方式,实现市场化创收。
五是抓好存量增收,对闲置的厂房、楼房、土地、设备、车辆等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出售、出租、承包、对外引资等方式,培育新的创收增长点。
六是优化“五型企业”绩效考评,深入推进全员绩效考核,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七是调整薪酬分配制度,发挥工资的导向作用。将工资分配向煤矿单位、外出施工等艰苦、贡献较大岗位倾斜,压减富余人员较多单位的人员工资,促进富余人员分流安置。
2.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1)建立了五项有助于职工创新能力发展的激励机制
一是设立了2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分两次对实际生产中废旧物资的修补、小发明小创造进行评选奖励。
二是开展年度科技成果评选。对职工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改创新成果进行征集与评选,按照实用性、创造效益、成果应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排名。
三是进行年度科技论文评选。每年征集科技论文,设立奖励资金进行专项奖励。
四是专利奖励。其中每项实用新型专利给予发明人6000元奖励,每位首席技术、技能带头人5000元奖励。
五是“两高”人才评选。每两年由管理层和职工代表对各专业学术带头人按技能水平和创新项目(主要包括近年来的科技成果及专利等科技项目)进行评选,获得聘任后,每月享受技术津贴。
(2)以“问题”为导向寻找创新突破口
伊敏露天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解决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针对制约生产经营的瓶颈,集中技术力量对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克服了一系列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优化煤炭选采工艺,通过技术分析,出动专门设备,剔除煤层夹矸,保障外运煤炭质量。
二是开展渗水治理攻关和科研,形成梯级截排、分层治理的工作技术措施。确保了采区内生产的正常开展,提高了设备效率,减少了二次重复作业量,确保安全开采。
三是打造数字平台,2016年建成了覆盖全矿区的MESH无线网络,实现信息化露天矿。
四是积极应用先进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伊敏露天矿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改进,半连续工艺系统技术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生产能力由400万吨提升至1074万吨,超过理论设计能力19.03%,效率提升80.37%。
(四)转变发展方式,拓展经营领域
1.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想办法、谋出路,认真落实国资委和神华集团亏损企业治理工作部署。
一是做精煤炭主业,优化机关辅助,促改革,补短板,提质增效谋发展。积极通过深化改革,进行机关瘦身,精干煤炭主业,提质增效补短板,深挖内潜降成本,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把煤炭主业做“精”,贡献绿色能源,养活3000人。
二是打造“大建安”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元发展,创造岗位,安置人员。大雁工程建设公司对工程建设产业重新定位,确定了以工程建设为带动的“走出去”战略,由单纯的施工转型到施工和生产、生产辅助运营“两条腿”走路,铁路线路维修、筛选厂运营、给排水及供暖维护、保安保洁等其他专业化队伍,以工程建设公司为依托,也争取走出去。2016高峰时输出近1700人,同比增加700余人。公司计划力争用1—2年时间,使“走出去”人员达到3000人。同时,对“有岗不上”人员实行“待岗放假管理”,支付放假生活费。通过薪酬政策激励,一部分放假待岗人员主动学习转岗,重新安置到新的岗位。
三是利用农业、种植业安置人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稳妥分流安置其他人员。一方面利用大雁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地、草场资源发展农业安置人员;另一方面对部分技能单一、身患疾病、年龄偏大不能在岗工作,安置难度较大人员,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通过提前内退、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退出。
2.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多措并举拓展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模式。
一是继续加深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建设。通过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资源搞煤电网一体化运营,煤电企业融合发展、统一规划、联合运营。同时以新电改为契机,实施园区型售电主体直接交易,煤炭企业参与售配电业务,建设区域微电网,建立基于合约关系的运行模式。
二是推进伊敏煤制气工程示范进程,实现真正切合中国国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三是利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政策优势,及早向其转变,加快企业转型。
四是加快发展产业大循环。以煤为基础,依托伊敏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同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化合作,集聚化、园区化、链条化发展,协作构建以煤炭及其催生资源为基础的循环经济链条,最大限度地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煤电气一体化,促进企业、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五、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鄂温克旗煤炭企业抵御住了市场下行的巨大冲击,但企业发展依然面临各样挑战,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
(一)硬性的去产能政策阻碍企业根据市场自主调节产能
根据去产能政策规定,煤炭企业年量及月产量均不能超标。伊敏露天矿受市场季节性需求不均衡影响较大,在2016年1—9月实际生产中存在4个月无法达到150万吨的现象。如在未来的几个月生产中仍限制月度产能不可超过154万吨,年度生产煤炭仅能达到1794万吨,并且无法保证地区供暖的稳定性。
(二)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老国企问题多、改革难度大
1.企业扭亏难度大。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只有两个矿井,2016年煤炭产销计划由890万吨调整为827万吨。市场下行平均售价已经降到百元以下,煤炭板块亏损经营的局面将延续。工程建设产业尽管占到了企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但利润率很低,由于煤炭行业投资压缩,神华集团内部基建工程缩减,安置人员已经非常困难。企业又缺乏其他优势资源,扭亏任务十分艰巨。
2.人员结构不合理,富余人员多,分流安置很困难。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接从事煤炭生产人员较少,富余人员较多,其中一专多能、身体素质好的有效劳动力又不多。职工年龄偏大,45岁以上占39%,学历和技术技能等级偏低,队伍的素质提升和安置困难都很大。一是长病长伤、原内退人员多,退出难。截至今年10月末,公司长病长伤人员462人,原三矿一井关井破产遗留的内退职工395人;二是目前公司的产能缩减,基建外部市场活源大量减少,而员工自谋职业和创业的意愿又普遍较低,减岗难减人。
3.社会职能负担重,分离移交工作进展缓慢。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46年来,累计上缴税费34.78亿元,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即使在企业最困难时期,也不遗余力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目前,企业办社会职能从业人员近1800人,费用支出近1.8亿元,成为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仍承担着城镇给排水与供暖、物业管理等“三供一业”职能及医院、离退休人员管理、环卫、消防、市政等社会职能。国家已经出台了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及其他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的相关政策,但需要得到自治区、市、旗的大力支持。
六、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对鄂温克旗煤炭企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供给侧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落实,这即需要企业自身加大改革力度,突破思维限制,准确把握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准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供给侧改革取得实效引路导航。
(一)实行灵活的去产能政策
实施灵活的去产能政策,就是要减少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政府绝不轻易出手,坚决让市场起主要调节作用,让市场来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企业,政府绝不轻易为应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输血。这样即有利于各煤炭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自主调整产能,又能很好的淘汰落后产能。
(二)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
一是本级政府以及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给企业瘦身,让企业回归市场本质。
二是国有企业要利用本次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法人、产权、资产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深化改革,让企业回归本质,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让企业充满弹性与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